孟路 《 中国青年报 》(
我们试图探讨格力故事的缘起,为什么这些波澜壮阔的企业故事会在格力发生?
格力没有得天独厚的基础。它不依托政策开放之初的巨大红利,也没有双轨制差价的天然优势。它的基础只是一家集体所有制的空调小厂,在1990年初的时候,已经走到破产的边缘。
格力是国企,这一头衔有时看起来光鲜,有时却是繁冗的负累。格力曾经有国企的弊病,一张宣传单的印刷价格是市场价的4倍,450万元租来的机场广告牌,竟然背对着人流方向,“只能给神仙看”。甚至,如同同期的大多数国企一样,格力也曾经历产权模糊的困境,令投资人一度充满悲观预期。
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格力最终险中求生,在空调行业领军全球。一位财经作家总结说,格力故事充满了传奇与偶然,有理性的结局,却“充满了非理性色彩”。
以今天的目光回头梳理,格力的幸运之处,首当归功于企业家。没有执着、实干的掌舵人,就没有跨越商海泥潭的格力,也没有这些精彩传奇的格力故事。
不过,如果把目光拉长,就会发现故事的另一条线索:格力的20余年发展历史,恰逢中国改革开放的快速成长期。格力的起步始自小平南方谈话后市场经济的腾飞,格力的成长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,而格力全球化的步伐,恰恰与中国制造席卷世界的风潮紧密相连。
可以说,格力成长的每一个步伐,都踩着中国改革发展的节拍;而格力故事本身,就是中国改革故事的微小缩影。
事实上,连格力所在的珠海,都可以被看作一重隐喻:只有这个身处改革前沿的经济特区,才能为格力故事提供生根发芽、不断壮大的土壤。当同期的企业在产权改制中举步维艰的时候,当其他国企领导人公开抱怨国企身份桎梏的时候,发生在格力的很多故事都散发着不可思议的味道。这里用几乎最平静的方式结束了国资委和企业的“父子之争”,这里包容了大股东代表落选董事的爆炸性新闻,甚至,在一场广告招标中,董明珠让市政府推荐的广告公司在第一轮就被淘汰出局。
董明珠提醒我们注意,曾经是“特区”的珠海有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。格力电器副总裁、总工程师黄辉更加明确地总结:“格力为什么不像国企?因为这里是珠海,是得改革风气之先的地方。”
在这样的风气里,格力与中国改革一路相伴相生。改革中的格力收获了现代企业的文明。它摒弃了传统国企的论资排辈,它执着于技术研发、注重工业设计,它坚持专业化经营,认为企业“只能做好一件事”。
改革中的格力也在不断固化市场的力量。当民企抱怨国企享有特权,国企抱怨自己限制太多的时候,早已在高度竞争的空调市场上驰骋多年的格力提出: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,都应当抛开政府的考核标准,以企业、市场的标准进行考量,建立真正公平的竞争制度。
这是现代市场最成熟而基本的规则,也是格力作为一家现代企业的改革期待。
必须承认,梳理格力故事的目的,并非仅仅聚焦一家企业。格力所经历的狠抓质量、投入研发、布局全球、应对危机,其实是中国每家当代企业都曾面临的发展节点。格力曾经面临的困境,或多或少曾经拖慢很多企业前进的步伐。
在改革期待日益升温的今天,重新审视格力故事也包含另一重希冀:我们希望改革带来新一轮机遇、新一轮成长,也希望中国企业能有更多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。
©2013-2014 珠海粤西格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rights reservde ICP证: 粤ICP备09215912号
公司地址:广东省珠海市九洲大道西1666-202号 联系电话:0756-2186898 技术支持:易网科技